人民安全网首页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安全 > 农林 > 正文

农产品悲情营销实为吸血,有人靠专业“做滞销”成了千万富翁

  除了组织编写虚假文案,提前预估出货量,在自家的公众号发布消息之外,这些专业做滞销的电商给正规媒体的公众号投放广告也是重要的一环。哪怕是正规媒体会在发布滞销之后,写一句“文章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但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官方媒体发布了滞销消息。

  编者按:8月15日,我们发布了一条《让你献爱心的陕西黑布林滞销故事,是编出来的》在文章中,作者讲了他在大荔县见到的有关于当地黑布林滞销的真实场景。文章发布以后,没过多久,我们收到了一份关于专业做滞销的投稿,作者是农副产品销售的业内人士。同时,在朋友圈里,礼泉的桃子又滞销了。

  去年央视多个新闻栏目报道了山西临猗苹果滞销的事情。事情很简单,就是有电商平台发布假的苹果滞销消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专门做滞销的电商团队首次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央视节目,还是新闻节目。

\

  作为一个在农副产品行业打拼多年的人,当我每次看到有人在明白了滞销真相之后,讲“即便是知道了他们在骗人,但献爱心是没错的”时,都忍不住想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太危险了。献爱心是没有错的,但当一个铁憨憨,被人当韭菜割,就不对了。

\

  为了能帮你们省点儿钱,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盘盘道,讲一下我所知道的这个行业内幕。

  什么是滞销?

  讲团队之前,得厘清两个概念,什么叫滞销?什么叫做滞销?普通人上当受骗主要原因就是概念不清楚,第二个问题中的做,其实是个动词。所谓的滞销,唯一标准就是商品无周转购买量为零。这个标准是非常明确的。

  商品在售卖阶段,只有三种状态,卖的快的叫做畅销,卖的慢的叫做平销。只有在商品购买量为零的情况下,才配叫做滞销。

  造成滞销的原因多种多样,这里就不再细说。脱离开无周转购买量为零这个标准谈滞销的,都是在耍流氓。也就是我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做滞销」。这个概念就简单的多了,某商品刚上市卖的慢或者是卖的还剩一点儿,就做个滞销的噱头,把东西卖出去。

  你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各类农副产品滞销,都属于后者,也就是做出来的滞销。说到底,这都是卖东西的套路。套路,是每家做滞销的电商必玩的一种操作,但凡没有玩套路的电商,都不能称作是合格的钱包收割机。文案必须得惨,惨到听者伤心见者落泪的那种。

  先从全国范围讲一下某类农副产品的销售情况,接着讲某地同类农副产品卖不出去,然后上可怜的贫困户、愁眉不展的小孩、哭泣的残疾人、无奈的低保户……上人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种植了这个农副产品,结果卖不出去,而且无量中间商还在压低价格……一定要提自己的平台得知消息之后,有多么着急的想帮助这些可怜人。然后是价格必须动人,基本就是10斤29.9块钱封顶。

  很多看过这类微信文章的人,都纷纷选择了下单。能不下单吗?可以说不买不是人了。下单的人里面,有真的献爱心的,也有把日子过得精打细算的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平日在城市里,这些果子卖多钱一斤,直接从地头采摘,然后在电商平台卖,十斤一箱,算下来一斤才卖多钱?水果自由近在眼前,买到就是赚到,还能帮助果农,是不是一举两得?你买,你就上当。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编出来的,滞销是做出来的,文章中的悲情人物是塑造出来的。

\

  我再重申一次,爱心助农,是好事儿。但把爱心奉献给这些打着爱心助农的电商,有个统一的称呼叫做——韭菜。

  如何“割韭菜”?

  一个打算做滞销的电商,也不是一开始就上来割韭菜。有点种植韭菜经验的人,在割韭菜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种植培育韭菜。

  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吸粉,是电商割韭菜之前的基本操作。一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时不时的发布一些低价的农副产品。比如9块9五斤或者更低价格的农副产品,主要目的就是引流吸粉,你想买是不是得先关注人家的公众号?

  干这行的,手里的公众号粉丝最多的好几百万,最少的也有几十万。等到粉丝养起来,然后他们会组织人手,专门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消息,找哪里的农副产品不好卖。消息有的是从网上搜来的,有的是认识的供应商提供的消息。无论是从哪个渠道,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讲,是时机成熟,对韭当割的号角声。

  前几年,刚开始做滞销的电商平台,还要花200块钱来找人写滞销文案。现在都不用找了,直接做填空题就行了。只不过是换个图片,换个农副产品,换个地方。比如之前文章里提到的最早发布陕西黑布林滞销的公众号,前段时间又去了礼泉卖滞销桃子去了。依旧是熟悉的文案,依旧是动人的低价钱。

\

  文案所需要的素材直接找当地的供应商来提供。就连政府盖章的公函,也能搞定。这里有个小知识点就是:公函上所加盖的公章,都是与电商有关的小部门甚至是村委会的公章。

\

央视调查山西临猗苹果滞销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事儿好操作。县政府压根不会为此盖章。但对于普通人来讲,有个公章就行了。有了公函、以及炮制出来的泪点文章,接下来就是货物筹备。电商会在文章发布之前,联系当地供应商,预估好能有多少货物。按十斤为一单计算,比如张三能出10万单、李四6万单、王五16万单,然后这家电商平台一下子就有了30万单。

\

  除了组织编写虚假文案,提前预估出货量,在自家的公众号发布消息之外,这些专业做滞销的电商给正规媒体的公众号投放广告也是重要的一环。哪怕是正规媒体会在发布滞销之后,写一句“文章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但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官方媒体发布了滞销消息。

  所以,我要提醒一下,正规媒体在发布农副产品滞销消息的时候,除非是去过当地实地调查过,确认了滞销事实,要不然就别为了挣两个广告钱,就被人当枪使了。

  接下来就是割韭菜了。正所谓,养粉千日,用在滞销。这些粉丝,在他们眼里可以说的上铁杆韭菜。不仅自己甘做韭菜买买买,还能主动将炮制出来的滞销消息热泪盈眶的分享到朋友圈。

  整个滞销消息的传播过程,除了给媒体支付少量的广告费,剩下的全靠粉丝用爱发电。这才是真正的花小钱,办大事。搞一次这样的滞销农产品,电商平台挣个几百万是轻轻松松的事儿。以黑布林为例,带箱十斤29.8元,每卖出去一单,电商平台能挣10块钱,剩下的钱就全部分到供应商那里,然后由供应商分钱。

\

  但在电商公布的成本里,他们是不会告诉你真实成本的,这里面可以省钱的地方太多了。而且这些人会告诉果农,如果有媒体来采访,就讲收购价格是1块钱,但实际收购价格可能五六毛钱。至于其他的成本,能虚报就虚报。等一波滞销搞完。他们就跟做体操一样,换个地方,再来一次,没有一次是不挣钱的。

  2017年,有个电商平台,是哪一家我就不讲了,几个人专门在陕西做滞销农副产品,去的时候,一开始身上的钱凑起来不到5000块钱,但到了年底,搞了一波乾县梨子滞销以后,赚的盆满钵溢。用的文案都是一样的。

  但历史的经验证明了,看着沙雕的套路,只要好使,能骗到人,就不是沙雕套路。从陕北大枣,再到乾县酥梨,加上今年的黑布林、秦王桃,这些人在这几场滞销盛宴中,赚的钱加起来至少5000万。

  “悲情营销”目的何在?

  我为什么觉得做这行不好。那是因为这帮人,完全就是在吸血。帮果农将种植的农副产品卖出去,这是事实。但前提是,造成滞销的,也是因为这些公众号,滞销的消息就从他们这儿出去的。

  把一件平销的农副产品,打上滞销噱头。一是坐实了滞销的事实。说实话,很多人难以分辨网上流传的消息的真伪。尤其是看到农副产品滞销的消息,能转出去的,多数是出于万一是真的呢的心态。等消息扩散开来,这事儿哪怕是假的,也就成真了。

  也就是说,做滞销之后,农副产品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滞销。农副产品的规律就是,越是值钱,越是畅销。一旦滞销被做成事实,农副产品的唯一出路就是贱价出售。

  第二,电商这么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压价。如果农副产品真正滞销,一般像天猫、京东这样的大平台,在收购农副产品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锁死收购价格。但专业做滞销的电商就不同了,在农副产品处于平销阶段的时候,就会讲,这东西卖不出去了,然后他们会派不同的供销商出面收果子。

  早上去问果农,1块钱卖不卖?不卖?好。下午另一拨人马上场,收购价格就是8毛钱。第二天就是6毛钱。价格两天之内,掉三四次价格,你要是果农,你是不是得慌了?第三天,收购价4毛钱,很多果农就选择出手了。

\

  一边骂传统中间商压榨果农,让中间商背锅,一边比中间商出手更狠。而且这帮专业做滞销的电商,对农副产品的品质,根本就不要求。只要你这是个果子,就收。我也看了贞观之前发布的文章,底下的评论全是对于通过电商平台买回来的黑布林的吐槽。

\

  但这对电商来讲,无伤大雅。因为在爱心助农的旗号之下,农副产品的赔付率会大幅度降低。很多消费者即便是收到了不满意的果子,也大概率的会选择不退款,就当是做慈善了。制造滞销恐慌,压低农副产品价格,吸果农的血。打悲情牌,通过套路文案,欺骗消费者。你以为你是在给果农献爱心,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就是帮着这些电商平台压榨果农的帮凶。你买的越是积极,果农受伤就越重。

  如果你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爱心助农的电商,都有两大特征:一是都通过公众号以及以及短视频平台传播,二是主要集中在有赞上,为什么不去大平台开店呢?

  一是因为在大平台,钱是无法立即到账的,而且有抽成。但有赞的机制就是,只要你出订单,第二天就能回款。钱一到账,电商就扣除自己的利润,然后把剩下的钱甩手给供应商。这事儿跟他们就没有关系了,农副产品的发货,他们一概不管,那都是底下的供应商去干的。

  二来,你在天猫、京东等大平台上开店售卖滞销农副产品,消费者的评价是无法控制的。但在公众号上就不一样了,他们展示出来的评论都是经过筛选的,甚至有些评论就是他们的工作人员留言。你在大平台上,出现大量差评,直接就能把店给干废了。而且,就那个卖惨文案,大平台是不允许你上架的。

  抛开吸果农血这事儿不谈,很多人不明白,这些平台坏在哪里?一是扰乱了市场,这种扰乱是多方面的,做滞销产品的电商们对消费者的心理摸的是透透的。除了博取同情心之外,所有消费者的第一诉求,就是便宜。

  同样的农副产品,实体店卖的价格,要比专业做滞销的电商平台卖的贵。但你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东西,卖几块钱一斤的跟卖几毛钱一斤的,在品质上能一样吗?而且很多人在电商平台买了之后,发现购买的农副产品品质不行,就更加不愿意去实体店了,因为在消费者心里,自己购买的农副产品不行,相比实体店也好不到哪去。

\

  但实际上,实体店卖的果子是经过筛选的好品质产品。以及,电商平台的价格实际上算下来,比实体店便宜不到哪里去。十斤装的箱子,果子的净重根本达不到这个数,更有一些无良电商,会选择所谓的水泥纸箱,就是通过增加箱子的重量,来减少农副产品的重量。还有一点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发展电商是好事情,也是以后的大趋势。但因为有这些专做滞销的电商平台出现,让原本正经做电商的人做不下去。而且这行就是个没有监管的暴利行业。你看,去年哪怕是央视点名了专业做滞销的电商团队,但这个东西是不可能就此消亡。

  毕竟利益在那里放着,总会有人不断加入这个行业。

  第三个坏处,就是让整个市场恶性循环。今年滞销,明年还会滞销。农副产品卖的慢,一个原因是因为大丰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产品质量。但因为有了专业做滞销生意的出现,给农民造成一种,不管种啥,都能卖出去的假象。不会想着去提高产品质量。还有一点,就是对政府的公信力有损害。还是以大荔黑布林为例,前边有政府部门盖章的公函,讲出现滞销,后面县政府又出来辟谣说没有滞销。

\

  这给人造成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可能是在推卸责任。哪怕后来的辟谣确实是真实情况。陕西这块地方,可以说是这些专业做滞销的电商们的最这里简单讲一下我国水果的分布特征,就是南方水果经济价值高,北方水果产量大。以陕西为例,水果主要走的就是大众路线,以苹果、梨、葡萄、猕猴桃为主。在价格上,跟南方的水果比不了,更别说各种进口水果了,主要挣得就是个辛苦钱。

\

  以前的水果销售,属于分档次,不同品质的有不同品质的处理办法。拿苹果来讲,优质的一档价位,普通的一档价位,落果一档价位,都有不同的分销渠道。但在专业做滞销的电商眼里,只要是苹果就行,尤其喜欢品质不好的那种。因为可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在你下单之后,你永远不会确定,你收到的苹果,是好苹果还是烂苹果。我可以大胆的预言一下,陕西今年还会有几拨滞销农副产品出现。你看,黑布林滞销刚过去,礼泉的桃又滞销了。

\

  今年有媒体报道过专业做众筹的,就是用虚假病历,来做空手套白狼的买卖。但专业做滞销的又何尝不是同样的套路呢?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谋取暴利。我知道,很多人确实不在乎那20几块钱,但也就是这一单单满不在乎的20多块钱,让这些专业做滞销的平台越活越滋润。(编辑:RMAQW)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