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全网首页 |  论坛   视频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安全 > 水电 > 正文

台山市海宁海上救援志愿服务中心:最美海上“逆行者” 台山水上“守护神”

  本网讯(记者 明殿义 李伟郎报道)2018年,在江门市海上搜救中心的推动下,海宁救援中心由热爱海上公益救援事业的社会各行业志愿人士自愿组成,目前共有海上搜救志愿者146人、救援船艇123艘,在江门42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了17个救援大队,做到“快速反应,就近出动,精准施救”。中心理事长吴裕聪说:“我们成立的初衷就是救人危难、护航生命,每次救援行动从不索求报酬、完全免费救助,用公益的能量温暖冰冷海水中的遇险人员。”

  据统计,筹建以来,海宁海上救援志愿中心共开展救援87次,出动志愿者212人次,成功救助人员159人次,为筑牢海上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出了突出贡献。

\

  志愿服务组织 勇担社会责任

  “我接到海上搜救中心通报,得知一艘蚝排养殖船受寒潮大风影响翻沉,有人落水遇险,急需救援”,吴裕聪回忆。得知消息后,赤溪黄茅海大队长吴新城当机立断,带领黄健军、黄文财2名队员自告奋勇前往参与救援行动,最短时间出动救援船艇,最终及时发现遇险者紧紧抱在一处蚝排桩上,正在瑟瑟发抖,全身发紫,情况十分危急。志愿者凭借扎实的救援技术和丰富的行动经验,在危急关头一把抓住遇险者的手臂,最终帮助遇险者成功脱险。

  成为村民心目中的“海上守护神”,海宁救援中心靠的是大无爱精神以及扎实的救援技术。“志愿者主要来自台山沿海的船员、渔民,大多平时在海上航行作业,多年来在海上各种恶劣天气海况下‘讨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吴裕聪说。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哪怕是深夜,我们接到救援信息后,也会立即行动起来。”吴裕聪说,志愿者们经常连夜在海面开展大范围搜救行动,夜间能见度差、现场风浪大等困难也是常态,不仅要靠非凡的勇气,更要凭借娴熟的驾船技巧、丰富的行动经验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

  参与重点防护时段的全天候值守

  每逢清明、五一、十一等重大时段,都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特别是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期间,为了为大庆活动营造安全祥和的氛围,该中心主动请缨,加派人手和船艇进行沿海值守,体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志愿者郑少喜就是他们中的突出的代表,同时他也是茫洲岛的村支书。多年来,郑少喜身先士卒,长期带领村民从事海上救援志愿服务,每次台风来临前他都会习惯性的驾艇环岛巡查,及时劝离作业、矶钓、沙滩露营的人员,并多次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成功救援陷入险境的渔民、游客。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就是这样一群远离“聚光灯”的人,“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报酬”是常态,每次参与行动的背后都是一颗颗善良的心。

 

\

  过硬本领炼就“海上守护神”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志愿者加入海宁救援中心这个‘大家庭’后,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制定了志愿者管理、救援船舶管理、救援记录等一系列内部操作规程,促进其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志愿者劳动保护,逐渐发挥出强大的组织力。”吴裕聪说,为了加强救援本领,志愿者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日常培训和演练,以备不时之需。

  “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服务,海上搜救属于突发事件范畴,常常具有非预期性、高风险性、高难度、不确定性等特征。”吴裕聪介绍,一直以来,海宁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发扬英勇无畏的精神,多次在恶劣天气海况下,勇做“逆行者”,为遇险人员撑起了生的希望。

  台山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具有两大三多的特点,海上客货运输、渔业、养殖繁忙,海上险情多发。单靠政府救援力量,难以覆盖大量救援任务。

  这支常年在海上“逆行”的爱心队伍,秉持“救人危难、护航生命”的宗旨,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尚的人道主义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次出色完成了海上救援任务,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当地海上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政府海上救援力量形成了有力的补充和完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