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全网首页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安全 > 环境 > 正文

中国投巨资应对环境污染 民众头脑风暴抗雾霾

美媒:中国投巨资应对环境污染民众头脑风暴抗雾霾

 

  7月7日,多功能抑尘车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进行喷雾作业。当日,河北省张家口市首台被称为“雾炮”的多功能抑尘车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正式上岗。该多功能抑尘车携带可向空中发射水雾的喷洒系统,能够将水雾喷洒100米远、60米高,达到快速抑制灰尘的目的。(新华社发 陈晓东 摄)

  中国日报网9月16日电(远达)当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涌现了许多消除污染的发明设计,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有新的治污方案被媒体报道出来。《洛杉矶时报》记者Julie Makinen 9月14日报道称,武汉拟采用可以“吃掉”空气污染物的高层建筑附着物,北京某设计师设计的巨型吸尘器,还有学者建议在北京开辟城市风道,规范建筑高度和密度,以形成渠道疏散雾霾。

  现在的美国人可能对这些头脑风暴不太理解。但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南加州也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洛杉矶市政官员们也曾想出各种方案。

  在中国,这些不断涌现的治污设计招来的有欢乐也有嘲弄。

  丹·罗斯加德是前述真空吸尘器创意的提出者,他是一名荷兰设计师,每年都会在中国住上几个月。他说:“有时候标准科学会很快否定某个主意,认为它太激进或是不被允许。但我们这正受罪呢,还能怎么做?难道我们只能干等着?”

  虽然有些雾霾治理方案确实是过于天马行空,但也有一些独具匠心。

  例如Thomas Talhelm。他不是工程师,而是弗吉尼亚大学文化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他觉得市场上空气净化器售价过高,于是动手用一个风扇、一个布条、从网上买来的一张HEPA过滤网自己做了一个空气净化器。经过测试之后,Thomas Talhelm将该发明通过博客公之于众。朋友们向他打听设计中所用的部件在哪购买,于是他成立了SmartAir项目出售该净化器。他还在中国的几座城市建立工作室教人们怎么自制空气净化器。

  麦特·霍普就更有范儿了。这位现居北京的英国艺术家使用一个宜家垃圾桶、战斗机飞行员呼吸面具、摩托车头盔、小发电机和其他一些小玩意儿,制成了一个空气净化自行车。据麦特·霍普称,该自行车能为北京雾霾街头骑车者输送新鲜空气。到目前为止,该设计还只是一次性的。

  其他一些设计包括能够检测空气质量的感应服,类似香烟的过滤器等。一份宣传材料上是这么写的:“你再也不需要像个传染病患者或是外星人那样,为了隔绝颗粒污染物而戴着闷热、难受的口罩。”

  除了这些实物小玩意儿,还有些就纯属噱头了。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去年引入了“罐装空气”——易拉罐中装着来自“原始西藏”和“后工业台湾”等原产地的新鲜空气。

  陈光标这一举动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污染危机意识,吸引更多消费。这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时的洛杉矶,当时洛杉矶纪念品商店走的是一条相反的路线——售卖“罐装雾霾”。罐上标签建议购买者可以将罐内雾霾当心情镇定剂使用:兴奋过头时就打开易拉罐“深吸一口”。

  这些小小的发明设计可能会让人忽视,中国有很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正在努力研究和解决当前的环境挑战,他们的努力更加认真严肃。

  河北省环保企业思泰意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最近研发了一台“雾炮”抑尘车,通过向空中发射水雾来控制煤场和其他工业场地的悬浮颗粒数量。该技术已经被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为切实有效。该公司总经理石洪利称,不断出现的“非专业环保设计可能会使我们这样的正规企业很受挫败”。

  他说,降低污染需要艰辛付出,设计方案,制造工艺,取得政府批准,说服监管者和企业购买,并在很多污染排放场地安装和使用设备。

  政府支持能产生很大作用。例如思泰意达公司研发“雾炮”过程中,政府就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资金。石洪利表示:“现在政府很重视环境污染……他们正付出空前努力,规划时间表、设定目标。

  石洪利曾受到央视等国家媒体宣传,这为他带来不少的生意。他说:“之前我们还要出去寻找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现在是客户直接找上门来问我们有什么产品出售。”

  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研究的投资力度,今年定向拨款16亿美元用于环境污染研究。

  据报道,北京气象局称今年将投入320万美元用于气象改造工程,以减少城市雾霾,这是此类工程首次被列为国家预算项目。

    标签:环境污染 巨资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