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全网首页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安全 > 科技 > 正文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背后的科技可以厉害到什么程度?

  导语:港珠澳大桥因为建设周期史上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而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拟于10月24日上午九时正式通车营运。

\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它是怎样的存在?

  它因为建设周期史上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而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它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来看一组数据感受下:

  · 它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 42 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或 60 座埃菲尔铁塔。

  · 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 120 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

  · 它能抵御16级台风、8级地震,以及30万吨巨轮的猛烈撞击。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公里,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三地,宛若一条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通车后,它将大大缩短三地之间的距离。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约30分钟。从此,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将指日可待,珠三角也将形成世界瞩目的智慧城市群!

  这一令人惊叹的成果背后,是怎样的科技力量在支撑?

  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由于伶仃洋上每天有4000艘轮船穿梭往来,人们担心港珠澳大桥会如同一道巨大的屏障,阻断这条黄金海运航线。但是如果把桥梁架高,又会影响附近香港机场的飞行安全。上下都有限制,那怎么办呢?

  工程师们“见招拆招”,得出了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方案:修建一段海底隧道,再打造东西两个人工岛,将隧道与大桥连接起来。

\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于是一条全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应运而生。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就隐藏在海平面以下最深40多米的地方。

  西门子智能控制技术对海底隧道的运营至关重要。

  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对隧道内的风速、温度、气压差,以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微颗粒的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当有相应指标超出预设范围,来自西门子的14套Simatic S7-400冗余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便会迅速对隧道内的风机作出控制,通过控制通风系统,保证在海底隧道内提供舒适、安全、畅通的行车环境。

  此外,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根据隧道内的行车状况,下发指令至西门子PLC,控制隧道内的车道指示信号灯,指示现场车辆行驶。

\

  海底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

  安全保障是隧道运营的重中之重。当隧道内的消防主机收到火灾信号时,西门子PLC便会迅速和消防系统联动预案,隧道内的风机、交通灯、泡沫液泵、水喷雾泵、声光报警器、气体灭火装置等设备便会根据火灾区域执行相应动作,保障隧道内的人员和车辆安全。西门子冗余PLC能够保证在两台CPU之间零秒切换,杜绝数据丢失,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不惧风吹浪打的人工岛

  海上两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东、西人工岛实现了桥梁和隧道之间的无缝衔接。高空俯瞰,连绵起伏的全线工程像是一串美丽的珠链,而两座人工岛则宛如一对“璧玉”,遥遥相望。由于其形似蚝贝,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贝壳岛”。

  与传统填海造岛方案不同,港珠澳大桥选择了“钢圆筒围岛”的快速成岛方案,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那么问题来了,当台风来临,汪洋大海中的人工岛如何防止被汹涌海浪淹没呢?

\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

  原来,围成一圈的钢圆筒形成了人工岛的外围结构,但是它们并不是紧挨在一起,中间还通过一种“弧形钢板副格”的结构相互衔接,起到阻水和止水的作用。而人工岛的设计安全水位也能抗衡海面最高水位,并且岛上排水设施完善,13套西门子Simatic S7-1500 PLC 能够自动控制水泵,即时将雨水和海浪排入大海,保障岛上的安全作业。西门子控制器还可用于将海底隧道内的雨水和废水排出,确保海底隧道的正常运营。

  高科技的现实应用,铸造了这座功能与颜值齐飞的桥梁奇迹。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我们拭目以待!(编辑:RMAQW)

    标签:大桥 程度 背后